关注微信
扫一扫,关注微信领红包
关注微博 | 手机版
全部分站 » 

校园控烟有约束才有自觉

2011-12-20 danny 1817阅读
北大新近公布校园控烟试行规定,校园内禁止售烟,师生员工在非吸烟区吸烟三次将取消当年评优资格。除了北大,北京不少高校近期陆续推行校园控烟措施。
控烟规定的作用,更多在于营造拒绝烟草的社会氛围,而不是让每个违规者受到惩罚。

  北大新近公布校园控烟试行规定,校园内禁止售烟,师生员工在非吸烟区吸烟三次将取消当年评优资格。除了北大,北京不少高校近期陆续推行校园控烟措施。

  教育部、卫生部去年发文要求学校开展控烟宣传教育,创建无烟校园,这是各大高校采取控烟措施的相关背景。国家有关部门发文要求校园开展控烟活动,则是履行《烟草控制框架公约》,落实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相关要求,使青少年远离烟草危害。实际上,我国的控烟工作比较滞后。签署公约5年来,全民吸烟率未下降,二手烟受害者却大幅增加。

  国内控烟工作进展缓慢,一者在于控烟立法步伐缓慢,二者在于地方政府难以抵抗烟草经济诱惑,还有监管难致使控烟流于形式。针对此次校园控烟行动,记者调查发现,由于缺乏有效监管,学生在室内抽烟的行为仍较为普遍。另据调查,北京61所高校中,88.52%的学校室内发现烟蒂。可见,各高校纷纷推出控烟举措,只是拉开了这场“消烟”战争的序幕。

  但也要看到,出台约束性规定是控烟工作不可缺失的一环。虽说控烟效果如何,最终要看个人自觉,但如果连相关制约都没有,烟民更不会有禁烟的自觉意识。比如,杭州去年初开始实行控烟条例后,在公共场所抽烟的人明显减少。这是因为,看到别人在公共场所都不抽烟,烟瘾再大也不好意思坏了规矩。又如,北京机场全面禁烟,连抽烟区都没有,如果在这种地方叼着烟,恐怕自己都会觉得怪怪的。从这个角度看,控烟规定的作用,更多在于营造拒绝烟草的社会氛围,而不是让每个违规者受到惩罚。

  采取控烟措施不可能一下子“消灭”烟民,只能循序渐进。减少烟民数量,固然是控烟目标之一,但眼下,控烟重点应在于控制烟民活动范围,减少二手烟危害,以及控制新增烟民。有报道称,高校控烟后,男生宿舍成了重灾区。这表面看是控烟效果不明显,但换个角度看,学生都到宿舍抽烟,这不就减少了别人抽二手烟的危害吗?能够减少二手烟危害,也是控烟工作的成效。

  调查显示,大学阶段是产生新烟民的高危期,许多人从大学时代开始抽烟。可见,在高校控烟,是控制新增烟民的必要举措。有了相关约束性规定,虽然烟民数量不一定大幅减少,但有利于形成控烟氛围,让人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烟草的危害,从而养成不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自觉意识。如此,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“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”目标,才有实现的基础。

0 顶一下

对不起,您所在的会员组没有评论权限。
网友评论
内容图文由第三方提供,不代表九联汇观点,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【版权申明